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70节(1 / 2)





  甄珍有些意外,“您说说看。”

  “我认识个人,在市委对面有家饭店,干了半年中餐,生意不好不坏,他闺女在北京批发市场服装生意做得挺大,没人帮忙,他打算把饭店兑出去,去北京给闺女帮忙。问我有没有意向接手,我西边的两家店刚兑的,还没怎么捋顺,想稳扎稳打一步步来,过来问问你有没有意向搞个新店。”

  甄珍想先看看店,“下午我有时间,您把那人的电话给我,我过去看看。”

  老胡摆摆手,“下午我陪你一起过去,有熟人在,他也不会死要钱。”

  “那感情好。”甄珍没推辞。

  出兑的中餐馆叫冯记老菜馆,店临街,门脸不宽,进深比较长,加上后厨,一共一百二十平米,比大渔的营业面积大。

  中间是过道,古铜色的木方桌,靠墙摆了两列,坐满了能安排八十多人同时就餐。因为刚开业半年,墙面挺干净的,桌椅也没怎么磨损,像胡副厂长说的,兑过来不用收拾,可以立即开业。

  因为老胡在,姓冯的老板没跟甄珍报高价,“房子是我自己的,一年租金一万八,你要是想买,价钱也可以商量,出兑费我不多收你的,加上桌椅板凳和后厨的设备,掏一万二全兑给你。”

  这个租金其实挺合理,老菜馆临着的这条大马路是省城的中轴线,双向八车道,马路宽其实不怎么适合开饭店,但这周边有一项优势,这边的小公司比西塔还多,上班的多是年轻人,吃饭习惯在外面解决,饭店门前就是地下通道的出入口,对街过来吃饭也很方便。

  冯老板出兑费要得低,其实带着一个附加要求,朝后厨喊了一嗓子,里面出来个年轻姑娘,看样貌比甄珍大个三四岁。

  短发,大眼睛,个头有一米七,见她穿着厨师服,甄珍猜出,这姑娘应该是这家老菜馆的厨师,没想到老菜馆的厨师一点不老,跟她一样是个女厨师。

  果然听冯老板介绍,“小苗是我远房亲戚,她爷爷以前就是给村里婚丧嫁娶做席面的,小苗的手艺都是跟他爷爷学的,一点不孬,客人吃了都说好。她不想跟我去北京,店要是一关,好一点的饭店很少招女厨师,这孩子很难找到下家,出兑费我可以再降一降,你要是兑下来得留她在店里继续干。”

  叫小苗的姑娘摇摇头,“叔,喃三个银慢慢商量,不要我也没关系,等攒齐钱,我自己出来开家小店。”

  甄珍露出笑容,这姑娘口音比前些天在大渔过生日的谢大娘的口音还重,怪不得老菜馆的菜带着辽南风味,生腌虾爬子、樱桃肉、家焖黄花鱼,估计都是小苗从爷爷那学来的辽南家常老菜。

  她看人讲求眼缘,小苗姑娘笑起来憨憨的,眼神纯净,身上的厨师服也干干静静,如果兑下这家店,确实缺人手,女厨师凤毛麟角,出于同性间的相互照拂,甄珍也不会拒绝。

  “冯老板,我回去考虑两天再给你答复,如果接手,小苗的手艺只要通过我的考核,我答应你,会继续用她。”甄珍爽快地回复道。

  小苗闻声,露出一脸惊喜,攒齐钱要等到猴年马月,能继续在这里掌勺最好不过了,她会努力通过考核的。

  晚上陈星耀过来,甄珍把想法跟他说了,“那家店的位置可遇不可求,我想兑下来,试验下我的经营思路。”

  天黑温度低,小陈终于脱下了他那件万年不变的olo衫,换上一件黑衬衫,陈警官的衣柜里估计只能零星见到几件其他颜色的衣服,最多的就是万年不变的黑。

  跟衬衫同色的眼眸看向甄珍,问道:“什么思路?”

  “未来我要是做大做强,还要接着做高中低三个档位的餐饮店,高端的不适合连锁,低端的可以走鱼丸店遍地开花路线,中档餐饮我想开家面馆试试水,中餐连锁不像肯德基和麦当劳那么容易模式化,面馆倒是比炒菜更容易规范,赶早不赶晚,既然碰上了,我不想放弃这个机会。”

  “想做你就做。”小陈没二话,全力支持。

  “没钱。”小甄耸耸肩,光棍道

  陈警官黑眸藏笑,“我借你,但得签个协议,咱俩做伴侣,无固定期限。”

  甄珍斜睨他一眼,“怪不得有人说,结了婚像是被判无期徒刑。”嗔怪某人,“你的考验期还没过,咱俩现在只是合伙关系,房子抵押来不及,人家着急出兑,晚了就被别人抢去了。所以,合伙人我想跟你借五万块钱,签借据,争取年底还清。”

  她手里的钱,开鱼丸厂周转都勉勉强强,所以只能指望陈警官伸出援手。

  小陈怎么会拒绝,“五万够吗,不够的话,我再借你五万。”

  “够了,一切从简,备点货就能开业。”

  甄珍不知道,听她念叨说,等这家店挣了钱就把房子买下来,防止将来地皮涨价,租金往上扬得太高,店里吃不消。

  小陈第二天请了一上午价,立即去找冯老板把房子给买了下来,还不让冯老板告诉甄珍,为此跟冯老板签了买卖合同之后,又签了个租赁协议。

  支持心爱姑娘的事业,从做她的包租公开始。

  面食在北方尤其有市场,拿省城来说,最火的面馆是老四季,八十年代末开业,鸡汤抻面,配菜是煮鸡架、煮鸡脖,物美价廉,很受工薪阶层欢迎。

  面有千千万,甄珍不会跟人竞争,她要做的是海鲜面。

  跟冯老板签完合同,下午要培训鱼丸厂工人处理鱼肉,甄珍让小苗上午来店里学习交流。

  小苗姓温,性格大大咧咧,但一摸到菜刀和锅铲就像是变了个人,再严谨认真不过,对于甄珍要改变经营项目,她并没有什么异议,来大城市干活,除了挣钱之外,就是学手艺。

  甄珍亮了下处理鱼生的绝活,一下把小苗姑娘镇住了,就更没有反对意见,“甄老板,我想拜你为师。”小苗野路子出家,看甄珍像看大师。

  甄珍笑了笑,“系统化学习得有基本功,这方面你还要练习,咱先学一样。”

  刚才让小苗做了道樱桃肉,能看出来这姑娘调味功力不错,但火工和刀工还差了点,成菜口味中等偏上,离甄珍收徒的要求还有些差距,不能培养当全职徒弟,海鲜面做法不难,可以先练这个。

  小苗没什么不同意的。

  甄珍做海鲜面馆的想法不是无中生有,鱼丸厂每天要剥离大量的鱼骨出来,扔掉浪费,思考怎么让鱼骨变废为宝,于是就有了海鲜面的思路。

  海鲜面无论是北派的胶东风味,还是南派的舟山群岛风味,一碗面好吃与否少不了一锅海鲜汤。舟山一带的海鲜面馆每家都有独门的调汤手艺,甄珍也有。汤就从鱼骨熬起。

  做海鲜面省城还有一项优势,无论辽南还是辽东沿海的海鲜,省城这个集散地都不缺。海鲜的种类多,海鲜面组合多样,丰俭由人。

  传统的胶州海鲜打卤面,会放五花肉和时令蔬菜。

  沙蚬子煮开,去壳留汤,五花肉切丁煸炒,加入海鲜汤,汤沸下面,面熟撒韭菜、蚬子肉,打个鸡蛋在面上就是一碗能鲜死人的蚬子肉韭菜海鲜打卤面。

  搭配不要太多,菠菜海虹海鲜面、芸豆碎五花肉蚬子大虾海鲜面、海蛎子酸菜海鲜面。

  北方海鲜打卤面用的是手擀面,让甄珍惊喜的是,温小苗是个擀面能手,经她出手的面,筋道爽滑,口感一流。

  “我爷爷白案最好,我胳膊有劲就是擀面擀出来的。”小苗谦虚道。

  但是做舟山群岛的海鲜面标配的米面,小苗就不是很在行了,跟甄珍学得格外认真,甄珍做出的米面极细,柔软棉滑,小苗尝了一口,认为这样的米面跟海鲜更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