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48节(1 / 2)





  “你说现在的年轻人就是爱折腾,多轻松多欢乐的一部戏,非要这么的严格干什么嘛,有的时候我都觉得可以过了,你说秦砚这小伙子他怎么就要求那么高呢?”

  刘天明看上去是在抱怨,但作为老搭档的段宏一眼就看破了,刘天明这是藏不住对秦砚喜欢。所以他毫不犹豫戳穿了老友的真面目:

  “得了吧,你敢说你不喜欢秦砚这样的导演。”

  “之前秦砚邀请你参演的时候你不还犹豫吗?你当时还问我,是不是秦砚走了什么狗屎运才能够拍出票房那么高的作品,现在你知道原因了吧?”

  刘天明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,的确如此。这年头能够知道自己想要拍什么作品的导演可不多,虽然秦砚平时比较固执,但是他的很多想法真的挺不错的。

  “我还挺好奇以后他会走到哪一步的。”

  类似的私下谈话发生在更多演员以及片场的工作者之间,他们都有过跟组的经验,导演指导演员这种事他们也经常遇到。

  但像秦砚这么把商业片当文艺片拍的导演,他们还真没见过。

  他们看得出来,秦砚对于电影的高标准,而且他要求并不是凭空想象。秦砚永远是有理有据的,他知道演员的极限在哪,他知道如何让电影效果更好。

  但绝大多数的导演最终都会在成本和效果之间做个平衡,除了一些极少数的文艺片导演外,没有商业电影会如此的吹毛求疵。

  当然,他们能够忍受秦砚龟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,当初签合同的时候,合约就已经说好《大笑江湖》的拍摄周期比较长。而且时长工资算下来,在业界内也算是比较丰厚的。

  对于绝大部分的工作者而言,情怀绝对不够,他们还得养家糊口。只要秦砚给钱到位,半年的电影拍成两年也能接受。

  为了这件事秦砚还和丁畅“和善”的讨论过好几次了。

  现在华砚的行政、财物方面的工作都由丁畅在负责。丁畅在其位自然要谋其职。虽然他不是特别懂电影拍摄,但是他懂电影的运营。

  他懂什么是投资回报比、他懂什么是制片周期,他更懂什么是各种票房分账!

  4000万的投资,那就意味着票房最少需要达到1.2亿才能回本!而1.2亿是什么概念,此时国内没有任何一个导演敢拍着胸口说自己的电影一定能达到1.2亿。

  在秦砚当初拿出《大笑江湖》剧本给他的时候,他就表示过明确的反对——没有明星担纲、没有基本票房大盘、投资前景不明确。

  丁畅说得都是实话,如果把秦砚的名字抹去,他个人是绝对不会投资这部戏的。

  而且现实也是如此残忍,之前秦砚传出自己要拍电影的想法后,也不是人找上门想要投资。

  秦砚那个时候已经把电影方案拿出来了,4000万的投资,二线明星都没一个,投资方不允许插手演员、戏份、拍戏的具体情况……

  都不用秦砚开口,这些投资商就一个个骂骂咧咧地走了。回头还把这些要求透露给各种娱乐周刊。

  可是这件事在业内并没有掀起任何的波浪,为什么?因为没人信啊!

  但凡有点脑子,都不可能像秦砚这样拍电影。娱乐、影视圈媒体们都认为这是虚假消息,根本不愿意报道。

  第51章 暴君

  为了能降低《大笑江湖》的风险,丁畅苦口婆心劝说秦砚压低制片成本。就算这部电影失败了,也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。

  压缩制片成本方面,丁畅提出国很多业内早就成熟的解决办法——比如削减工作人员、缩短周期、选三四线演员等等。

  当然还有一些提升电影知名度的方法——明星加盟、绯闻炒作、圈内拉踩……

  秦砚当然知道丁畅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华砚,这才是国内目前的电影制作路线。

  但他秦砚可不是一般的导演,他延长拍摄周期、提高幕后员工工资、压低主演片酬……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为电影质量服务。

  如果秦砚的想法如果现在传出去,肯定会引起业内的嘲笑——愚蠢的理想主义者。

  以前有导演这样做过吗?有,而且数量不少。但问题是这些导演都失败了。

  因为只要最后拍出的电影票房不佳、利润率无法满足投资商的期待,那这名导演就算是在投资圈里社会性死亡了。

  拍电影是要钱的!

  不是一群人喊着“我要为华国拍电影”就能成功的。那胶片摄像机每一秒钟都是在烧钱。

  多少导演为了投资,而选择向市场屈服。

  不过秦砚完全不遵守这套规则,原因很简单,他现在有钱,而华砚是《大笑江湖》唯一的投资方。

  他可以不用和那些“精明”的商人勾心斗角、明争暗斗。可以任性地拍摄自己想拍的电影。

  这也是秦砚的一贯作风,只不过上辈子他就是个富二代,管出不管入的。而现在秦砚还担负着养家糊口的责任。

  他不希望这种不计成本的拍摄只是昙花一现。所以华砚必须要活下去,《大笑江湖》必须要成功!

  最后当然还是秦砚说服了丁畅,他说:“相信我。”

  听完后丁畅就叹了口气,再也不和秦砚说压低成本的事,他默默努力帮助秦砚组建一个更有效率的工作团队,尽可能让《大笑江湖》不要超出预算。

  这也是为什么秦砚当初会邀请丁畅合伙的原因,因为丁畅是一个合格的制片人,而又没有完全掉入“钱眼”之中。

  说简单点,制片人负责一部电影所有金钱方面的问题,而导演则负责艺术创作。

  哪怕是秦砚也不敢一个人又当制片、又当导演,他怕自己哪天大脑一热,又把电影预算超了。

  反正在秦砚的“金钱攻势”下,每个工作人员对于秦砚此时的严苛都不会反感。

  他们甚至现在已经把秦砚训练新演员的场面当做是看戏,每天日子过得也挺滋润的。

  “杨振海,你过来。这里不是你这么演的,你自己看看你刚才演得什么?”

  现在秦砚又在为杨振海的表演而生气。